『立足台灣』、『逐鹿中原』、『眺望天下』一直是我這位台灣本土技術黑手長期執著於工作崗位上所夢寐以求的目標,我相信若能有計畫地以系統化方式好好學習國外一些大型專案成功經驗與產品技術開發方法,加以考量現有台灣業務特性與應用情境,整合公司內部既有的技術發展策略與產品規劃目標,找出可創造市場價值的應用模式,讓公司可以晉身於世界級的技術表演舞台,應該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口號。
如何提升公司整體產品的服務水準與對外競爭能力,積極研發有前瞻性之產品技術,讓公司產品開發技術能力在台灣軟體產業佔有一席之地,特別在我們所專注耕耘的產業領域中,持續扮演領導廠商( Leading Company )與『台灣第一』的地位,此一Vision應該是身為公司資深經理人員所責無旁貸之任務。
檢視近來台灣相關產品市場環境,由於政府機構預算之編列縮減,商業應用也因經濟不景氣,廠商間動輒以削價做為競爭手段,造成許多公司內部工作負荷不見減輕,但是專案收入卻不見成長,真可謂『事倍工半』。加上股東們關愛的眼神,公司主管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如何創造出具有前瞻性的產品服務,進而可以替公司帶來利潤成長,讓投資人可以風風光光的走在馬路上。我常說公司的EPS是『做』出來、不是『喊』出來,公司整體技術發展走向是需要有一套長期經營策略,許多台灣本土公司由早期的10人不到之小公司,經過開國元老們兢兢業業的慘淡經營,如今已快速成長到近百人或更多的不算小公司,公司已逐漸面臨轉型期的痛苦,技術領域由原來的單一技術服務提供者轉變為大型專案系統整合廠商,如何透過一套計劃性的技術整合程序,以提高產品之附加價值,配合原本扎實之核心技術,加上專業的垂直產業領域知識,確實扮演好專業資訊服務提供廠商,讓所提供的資訊服務可以證明其價值,成為企業在對外競爭中之有利武器,這應該是許多本土企業在追求卓越過程中所需自我期許的工作目標。
常常聽到XX公司代理國外先進硬體設備或知名大型系統產品,因而接到一個大的訂單,同時也聽到公司業務同仁對此一現象發出自歎不如的聲音,每每於夜深人靜自我反省之際,問自己真的能夠在公司既有核心技術基礎下,構建一套具規模與作業效能的大型系統,讓業務同仁可以不再羨慕國外月亮是圓的假象,並證明我們其實可以做得比別人好;私下也常有機會接觸一些大型專案之終端用戶,令我訝異的是普遍對其新導入的系統效能並不如想像中感到滿意,凡而是充滿埋怨與不滿之使用心聲,自己除了深表同情外,亦常自問,若是由我們來負責導入的話,是不是也是一樣之下場,其實從這些失敗案例中,可以帶給我們兩個很重要之訊息:1. 只要方向正確,本土廠商還是很有機會去建置大型整合專案。 2. 在大型專案的導入上,如何確認不會吞食失敗果實? 這是在導入高風險大型專案時,二個我們需好好回答的重要議題 !!
基於以上的論述,對於新產品技術導入上,管理者需要建立一個整體性的思考架構,藉以透視相關產品的技術內涵,其中有幾項議題需事先想清楚:
1. 如何確認國外成功經驗(包括:系統產品、開發技術)值得我們投入時間與資源去引進導入?
2. 所導入國外產品如何與公司內既有的核心技術相結合,並對現有產品與技術具有加分效果?
3. 如何確認所導入新系統其背後所可以提供資訊服務之價值,可轉換成客戶可認同之有形價值?
4. 如何確認新系統可以be Successful、On time、Controllable導入於客戶處?
5. 於公司既定之開發平台架構下,是否可以引進國外一些非高單價、適用的開發工具與元件服務,藉以提升公司產品之對外競爭力?
以上五個問題,在對專案應用領域不熟悉的情況下,其實是不容易有答案,若可以先從專案問題情境掌控與瞭解開始,應該是一個比較可行且具體的作法。於一個大型專案開始時,若專案人員對其應用領域不熟悉,要能找到一個方案可以如願解決專案問題,除非該方案已事先被明白定義且經測試可以處理問題,不然的話新解決方案在導入的過程中,其背後應該是充滿著許多不確定與不可控制的因素,因此會造成失敗案例並不少,這就是我所謂的繳學費學經驗,只是繳完學費後有沒有學到經驗?當我們對應用領域已有某程度瞭解與掌握時,就應該比較有機會找到正確問題解決方向、進而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
因此我個人認為在產品及服務創新之首要工作:需要很瞭解專案領域之應用知識,藉由在新產品方案的導入過程中,專案人員不只是學到經驗、最重要是可以清楚定義與呈現產品本身所產生的價值,讓客戶願意高興地出錢買單,這道理看似簡單但是做的好卻不常見,其背後可以引申出幾個重要的執行策略:
1. Problem domain 之瞭解
2. New Technology 之找尋
3. Workable Solutions 之導入
4. Solution Values 之計算
在這個資訊科技瞬息萬變並充滿著不確定性之作業環境中,管理者常被問一個問題 : 如何提供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客戶會認可其價值,願意付出讓我們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有所回饋之價錢? 若能虛心學習一些先進國家已成熟且具參考價值之產品或解決方案,應該是一個最快且風險最低之方法。許多世界知名的研討會或新產品展覽會場就是一個可以提供許多答案的機會點,之中常會看到一些在其專業領域上已有卓越成效的專家顧問或系統提供者願意主動分享其寶貴的經驗,並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來造福人群。
對我個人的專業領域而言,在台灣要找到可以學習與請益對象其實機會並不多;每當我面對一個新的系統或解決方案時,腦海中所浮現的第一個想法即:如何可以清楚界定其成功導入的參考模式?是否符合客戶真正需求?系統又如何可以證明其投資之ROI效益?在經過多年專案實務上的磨練,對一些重要核心技術的掌控與應用系統架構平台的洞察力也日漸增廣,能到國外一流的研討會中聆聽專家言論、分享其專案經驗,對我個人而言是一個難得的自我成長機會;每一次我參加研討會,我總是抱著求知的心態,去向世界巨人朝聖,短短一個禮拜中,我讓自己成為一個學生,去靜靜地聽聽一些業界專家的想法,欣賞人家為什麼可以做出這樣系統,順便證實一下我們之技術水平到底到了什麼程度?與別人比較起來,我們需加強與學習別人什麼長處 ?
每年4-5月份是一年一度AIIM Show & conference舉辦的季節,大會的主辦單位AIIM Organization為現今世界上最具規模與專業的企業數位內容平台(ECM)的技術社群(Community),我個人則在1997年成為其業界專家會員,往常會透過公司內部申請程序與老板之充份信任,著手辦好各項研討會之申請註冊作業、下載大會所提供各項展覽資訊與研討會課程,到出發前幾天收到大會通知可下載研討會之簡報資料,經過幾天的不停下載後,有機會可以事先预覽簡報檔案,好讓自己可以有效地選擇四天研討會中較適合自己聆聽的場次。參與研討會除了大會所提供主題演講(Key Note session)外,我個人則較偏好一些具體成功經驗之介紹場次、其次是一些新技術與觀念介紹場次、當然一些與台灣現有較熱門議題之場次也會吸引我的眼光;如何在時差之適應與體力煎熬下,短短四天不到的時間內讓自己可以專注聆聽一些專家言論,對個人在時間安排上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四天近百場之研討會中,如何選擇一些適合自己且有意義之場次,事先準備功夫一定是不容忽視,唯有自我的要求與思考體系建立,始可讓自己在世界頂尖的技術殿堂可以崇敬的態度與心情去與專家交換意見。
在今年三月間我離開原先的工作崗位,到了一家全新工作環境裡扮演一位資深的技術顧問並兼任學校教學課程,公司裡上從老板到工程師都對我十分禮遇,我也儘量站在一位中立顧問的角度去提供專業的建議,也對一些國外新產品技術導入上,協助技術主管去找出適合的系統開發模式與原廠間工作的分工模式,在一次與知名外商公司亞太地區的老總用餐的機會裡,他特別提到AIIM Show & conference的專業價值,希望公司老板可以派人前往取經,業務副總也藉機在這位外商老總面前提到我有多年參加的經驗,本身已成為該協會的專家會員,席間我們交換了一些彼此對未來技術走向與相關產品發展趨勢的看法,真是英雄所見略同…過幾天突然收到公司老板的mail,他說明願意提供旅費讓我前往取經,只是希望我取經回國後需替公司主管上一堂有參考價值的課程,就這樣促成我今年可以再到美國去參加一趟屬於專業應用技術的朝聖之旅。
今年 AIIM Show & conference安排於4/16-4/19在美國波士頓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這也是我第一次造訪波士頓這個城市,之前對此城市的印象主要是它擁有二間世界知名的學府: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那是我學生時代所嚮往的學府,總希望有朝一日可親臨此學術重鎮去感受一下名校的學術氣息,想不到已屆半百高齡的我,才有機會一窺究竟,這算是此行對我最大的意義,另外需特別提到在我到訪波士頓第二天一早,雖然仍是狂風暴雨的天氣,卻讓我遇到世界最具規模的波士頓馬拉松比賽,而且本屆比賽是其111週年的賽事,我住的飯店又剛好就在比賽的終點附近,飯店提供許多各式各樣的加油玩意,並邀請其房客可以共襄盛舉,最令我感動的是看到一些殘障人士在不畏惡劣天氣的侵襲下,仍然用雙手推著比賽用輪椅抵達終點,在場的觀眾均不約而同地喊出Bravo !! Bravo !!的歡呼與掌聲,真不愧是勇者不懼,在中午用餐的時候,我旁邊剛好坐著一位批著比賽風衣的老先生,我舉起大姆指向他致意,他告訴我他已經是60幾歲了,還遠從澳洲來參加比賽,參加一年一度波士頓馬拉松比賽已成為他今後人生中最重要的挑戰,他會一直跑下去,眼看著他臉上因長期訓練所留下的滄桑皺紋,加上其自信快樂的神情,我想這就是馬拉松的精神吧。
依照事先所規劃的行程,於研討會期間參加了近30場的場次,也利用機會向主講的專家顧問們請益並交換彼此對一些議題的看法,也許每一個人其術業專長地方有不同,不過大家均一致認為唯有不斷地提供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的專業技術服務,始可讓公司在競爭的市場上站有一席之地位。在產品的展覽會場也遇到許多之前合作過的美國友人,他們非常驚訝我今年可以出席這場盛會,也非常關心我現在工作的狀況與未來的發展,希望有機會可以再次合作,紛紛主動留下彼此的連絡資訊,他們笑說下次到台灣會來找我敘敘舊,所謂朋友是永遠的,之前在工作上合作所建立的情誼,是不會因為工作崗位的異動而有所改變,他們期望看到新的Mason可以在新職場上如往常一樣,表現出專業、執著的工作績效 …
回國之後,為了履行老板對我的要求,利用約一個多禮拜的時間,寫了一份在參加今年AIIM研討會所觀察到一些新產品技術的發展走向,並針對公司內部既定策略產品發展規劃提出我個人的建議報告,我希望老板看了以後可以真的感受到我的報告是<物超所值>,同時我也整理了一份個人所觀察到2007-2008年在ECM 領域相關技術產品發展趨勢中一些值得關心注意的議題,身為讀者的你,或許對此應用領域也有興趣,不妨可花點時間看看,應該對你往後在產品規劃上會有所助益才對,現在就請有興趣的讀者一同來分享我這趟難得的朝聖之旅>>
留言列表